秋语阁 > 大明公务员 > 第九十二章翁婿

第九十二章翁婿

 热门推荐:
    第九十二章翁婿

    徐达在收集所有资料的时候,也发现关乎火炮射击的一些计算。只是徐达的到底年纪大了。

    一些文字工作,还是可以胜任的。但是对于数学,让这个年纪的徐达去研究一些数学问题,委实有些难为老人家了。于是,徐达决心,他学不会,不要紧,儿子孙子学会就行了。

    今后吃打仗这一口饭,数学不好,根本不行了。

    徐辉祖等人齐齐打了一个喷嚏,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。

    ------

    朱允炆的大婚,热热闹闹的。是一场盛会。

    傅友德作为女方的家长,也是与有荣焉。

    不管双方是什么心思,在一场大婚之后,双方的关系更进一步,彼此的关系也缓和了起来。

    朱允炆这才召见傅友德。

    朱允文说道:“本来早早应该与岳父详谈,只是事务繁忙。只能拖到到现在了。”

    傅友德说道:“陛下言重,臣身负陛下之命,将大军以讨不臣,损兵折将,有损朝廷颜面,陛下不降罪,反而下降隆恩,恩泽小女,已经是滔天之恩,老臣惭愧无地,还请陛下责罚。”

    “胜负乃兵家常事,岳父何须如此?”朱允炆说道:“前事勿论,只是今后该如何是好?北京那逆贼在一日,朕不得安枕。”

    傅友德起身再次请罪,说道:“老臣愿意为陛下赴汤蹈火,只是而今局面大变,灭定逆贼,恐怕要旷日持久了。非一两年可以平定的。”

    傅友德说了这句话。朱允炆脸色微沉。不说话。

    韩国公李祺其实已经说过这一件事情了。只是朱允炆不愿意相信。毕竟正如他所言,朱雄英活着一日,对朱允炆来说,就是一个巨大的刺激。更不要说,这直接影响到,朱允炆麾下人心稳定。

    比如徐达。

    徐达这样人物,朱允炆岂能忽视。徐达的态度,朱允炆岂能不知道?徐达的态度,看似是徐达自己的态度,但是实际上,是大明朝廷之中很多人态度。

    只是这些人没有徐达的本钱,不敢将事情做得太过分而已。

    如果下面人都想着左右逢源,都不得罪,那么朱允炆一道命令,到下面到底有几层。

    朱允炆对傅友德之败,这么介意,就因为朱允炆在军事上的短板,他是看不出来,这是故意败的,还是力不能及。是手下留情,还是求而不得。

    比起一场失败,他更担心的是后者。

    只是事已如此,朱允炆有再多的担心,也仅仅能给傅友德一个下马威而已。

    傅友德已经是他的岳父,他怎么想,这个时候傅友德不应该有别的心思才对。

    朱允炆叹了一口气,说道:“起来吧。那你总要说一个章程吧。”

    傅友德起来说道:“陛下,以臣之见,当对军队进行变革,增加火器,减少刀兵甲杖。重新编组,这都需要时间。臣准备在明年春天之前,重新编练北伐军,并准备攻克安陵堡。”

    朱允炆心中咯噔一声,此刻他的对军队最敏感不过了。

    任何对于军队的举动,他都会多想。

    毕竟容不得他不多想,朱允炆知道,他这个皇位最大的仪仗是军队,同样最大的威胁也是军队。没有军队的支持,他什么也不是。他甚至不知道,该如何面对这些骄兵悍将。

    不要看他,对蓝玉断然下手。似乎削弱了勋贵的权力,其实不然。

    蓝玉死了,但是蓝玉的权柄并没有落到他手中。而是分散到其他勋贵手中了,从这个角度来看,其实朱元璋死后,勋贵的势力复辟了,朱元璋生前一直压制的势力,在朱元璋死后,探出头来,要不是徐达对大明还算有感情。冯胜不想掺和了。朱允炆手中能直接控制的兵马,只会更少。

    甚至与朱雄英对比都不一样。

    朱雄英是继承太子在北方军事力量,虽然整体势力比不上何夕,但是何夕也不能忽略朱雄英的存在。

    只是朱允炆这边,虽然有文官势力全部支持,但是在军中,朱允炆只能抓住一些皇帝亲军,也就是二十多个卫所,总共十几万人。就在京师。除此之外,京营,地方卫所,朱允炆必须通过这些勋贵们去管理。

    当然了,朱允炆也可以绕过这些勋贵,直接将命令放到下面。

    这就会是一场博弈,皇帝与某位勋臣掰手腕了。

    当然了,对于绝大多数勋贵们来说,朱允炆是稳赢的。但问题是,朱允炆这里一边要利用这些勋贵去平叛,另一边就不能削弱他们的权柄,否则谁给他办事?

    过河拆桥,也要先过河吧。

    朱允炆倒是想打破这个默契,但是方孝孺是一个明白人,知道轻重缓急。

    知道这不是大动干戈的时候,一旦军中出了什么事情,这些勋贵大规模倒戈,说不定朱雄英就来南京当皇帝了。

    毕竟,何夕与勋贵们之间利益牵扯,藕断丝连。很多人都是知道的。

    朱允炆这才忍住了。

    而今傅友德居然告诉他,要对军队进行改革?

    朱允炆心中首先想到的不是战斗力不战斗力,能不能打仗之类的事情。而今是忠诚。

    是的。朱允炆而今虽然只能通过这些勋贵指挥大军。但是大明所有军队都有一个共识,那就是而今是大明天下,朱家江山。这是朱元璋的余荫,也就是说,这些勋贵在军队之中拉帮结派是一回事。但是大部分军队还是认同朱家的。这种情况下,这些勋贵或许能向北边倒戈,因为北边也姓朱。但是不可能造反。

    吕氏乱政的时候,有人能振臂一呼,为刘氏袒。而今军中也是可以做到位朱氏袒的。

    毕竟朱元璋才死了多长时间,余荫未尽。

    但是,经过傅友德所谓改革之后,这份忠诚还剩下多少?须知,当年司马家用了发动兵变的所谓三千死士,其实有不少,都是原来曹魏的将士。

    朱允炆怎么能不怀疑,怎么能不担心。他不知道,眼前这位,百年之后,身后名世与曹操,司马家并列,还是与郭子仪,同行。

    只是,朱允炆不可能在傅友德面前直接问这个问题。

    因为话一旦说开,就没有回转的余地了。

    朱允炆说道:“军事改革,此事关系重大,朕不能决于暗室之中,这样吧,你先写一个章程,等我召集各方重臣商议。”

    傅友德说道:“臣已经写好了,请陛下审阅。”

    朱允炆感到了什么叫做咄咄逼人。朱允炆心中暗道:“傅友德是听不懂朕的话吗?这是在逼宫吗?”

    朱允炆觉得,他其实说得够明白了。

    比方说,说起身更衣,其实不是更衣是如厕。再比如,有时候更衣也不是如厕,是不想见你了。不想再谈了。朱允炆觉得自己的意思已经很明白,无非是想拖一拖。

    傅友德如果知道朱允炆的想法,那一定会喊冤枉的。

    因为傅友德与皇帝打交道经验丰富,但是与他打交道的皇帝是朱元璋。

    对于傅友德来说,什么重臣不重臣的,皇帝的意见最重要。皇帝说要召见重臣,但是一定要让皇帝先搞明白。下面的事情才顺利。如果皇帝觉得不行,下面的事情,就不要说了。

    定然不行。

    这一方面是皇帝的权威,另外一方面也是朱元璋在军事上的权威。

    傅友德天下名将,但是在军事上,也不敢在朱元璋面前炸刺。他下意思将这样的事情当做流程了。觉得给了朱允炆,朱允文就能看懂是的。

    朱允炆却是有自知之明,这东西,上面写得每一个字他都懂,连起来似乎也能看懂,但是这文字下面的种种,就不懂了。